內容簡介
這本詩集的內容,反映詹澈一貫的風格,如墨翟般貴兼、貴廉的「土」的包容與博大特性,反觀現代農民詩人詹澈如何符應土質、發揮土性。
例如,〈村口〉一詩正是詹澈一生為「農」、為「土」而奮戰的最佳速寫,就時間軸而言,從父親在日本軍營退伍返鄉,在糖廠和甘蔗園之間巡邏守更的尚武精神,寫到八七水災村民為田界爭訟時,暗示著自己一生熱血之所由來。從父祖三代的小村口走出,為農漁民權益,統率十二萬大軍上街遊行,又經歷百萬中產階級反貪腐的紅衫軍震撼,卸下紅頭巾,他仍然來到一個小農村的村口,這樣的奮鬥彷彿還得繼續下去。
〈雨後濡暑的鄰居〉則描寫著困居都城的詹澈,有著來自各地的鄰居︰東南亞的越南、印尼、泰國、菲律賓,或者中國的福建、廣東、河北、山西;他們有著不同的職分︰勞工、褓母、看護、二奶、有婚姻沒配偶的,無不具足。當然,他們有著相近的身體髮膚,有著相同的鄉愁,有著相似的情義的痛。
惟有包容性強的土質詩人,惟有信奉兼愛、大愛的無私詩人,才能看見真正生民的苦,他者的悲痛。
本書特色:
如果熟悉詹澈這一生的行跡,會以「現代墨翟」稱呼他。他曾是台灣2002年1123<與農共生>12萬農漁民大遊行總指揮,2006年百萬人民反貪腐紅衫軍運動副總指揮,這樣的詩人,這四年來持續創作,為我們寫出他的第九本詩集,值得我們細細閱讀。
作者簡介
作者簡介
詹澈
字朝立,1954年生於台灣彰化縣溪洲鄉西畔村,國立屏東農專農藝科畢業,曾為1979年台灣黨外雜誌《春風》發行人,《夏潮》、《鼓聲》雜誌編輯。曾參與《草根》、《春風》、《詩潮》詩刊。曾任台東地區農會推廣股長、台東縣政府專員、國大代表、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專員。為台灣農權運動發起人,參與多次社會運動,曾任台灣農民聯盟副主席,2002-2005年台灣農漁會自救會辦公室主任。曾參與兩岸經貿農業論壇及產銷工作。現住台北,為財團法人國政基金會顧問、財團法人台灣區蠶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、台灣藝文作家協會理事長、時代評論雜誌及新地文學季刊總編輯、上海華東師大區域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。著有詩集《土地請站起來說話》、《手的歷史》、《海岸燈火》、《西瓜寮詩輯》、《小蘭嶼和小藍鯨》、《海浪和河流的隊伍》、《綠島外獄書》、《餘燼再生》、《詹澈詩選》等,散文<海哭的聲音>,紀實報導<天黑黑麥落雨-2002年1123與農共生12萬農漁民大遊行>、<田殤>等。曾獲台灣第二屆洪建全兒童詩獎、1998年第五屆陳秀喜詩獎、1997年台灣現代詩獎。